3月5日下午,当日小组会议结束后,全国政协委员、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主任高吉喜带着写得满满当当的笔记准备回去继续消化。
这次参加全国两会,他带来了自己从事生态环保研究的诸多调研建议、研究论文。“我一直在探索如何完善我国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机制,有效践行‘两山’理念”“应该重视解决生态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他向记者一一介绍自己的研究心得。
接地气,是高吉喜思考和建议的底色。去年4月,他参加了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组织的美丽中国建设相关调研活动,其中山西省太原市一处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点让他印象深刻。“驱车从山脚盘旋而上,曾经无序开发、漫天都是灰土的采矿区,如今长满了繁花绿树,独特环境引来不少人休憩娱乐,当地获得旅游收入。”高吉喜告诉记者,这片绿色和惬意很难得——在岩石之中凿出凹槽,再填充土壤种树种花,当地还结合文化习俗举办灯会,让废址获得新生。
一路走访调研,高吉喜与其他委员进行了一次次“碰撞”:“从矿山的蝶变看,实现生态产品价值,定位很重要,要因地制宜与当地的城市功能和城市文化融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才会有美丽家园,这是中国式现代化”。高吉喜还进一步思考怎样采取更科学的手段来监测生态环境的变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后如何公平合理分配等问题。
和全国政协工作人员到广东惠东我国唯一的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了解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保护等运行情况;带队到四川省雅安市宝兴县了解生态保护红线、大熊猫物种保护、生态环境监测能力等情况;参加全国政协组织的有关座谈会近10次、多次面向公众阐释生态文明建设话题……过去一年,高吉喜奔着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去,让调查研究见真章。在实践中,他形成了更为扎实的建议,如加大重要生态空间保护力度、科学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健全生态保护修复监督体制机制、提升生态系统监测监管能力等。
这其中,高吉喜重点关注着生态产品价值问题。结合多年来的研究积累,他在一次全国政协远程协商会上,以“进一步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机制与制度保障”为题发言,“针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作中市场参与度不够、相关政策不配套、监管部门工作不协同等问题,建议要进一步完善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健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完善绿色低碳发展经济政策,并密切关注背后的自然、政策和市场风险,确保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高质高效转化”。他还表示要防止生态资源被过度资本化,绝不能盲目追求生态产品短期的经济价值。
“要在我国更大范围内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就必须先通过监测‘摸清家底’,定期对全国以及重点地区生态状况开展调查评估,分析生态保护与修复成效。”今年全国两会,高吉喜对此提出建议,要充分利用卫星遥感等技术开展生态环境监测评估,同时逐步建立基于国产卫星的全球生态环境监测技术体系,掌握全球生态环境状况,提高我国在生态环保领域国际履约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