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陈瑶 视频制作 方楚鸿 付筱菁 山东省龙口市纪委监委 湖北省秭归县纪委监委 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纪委监委
“现在收集到的问题可以‘点对点’直接向街道纪工委反映,解决问题时间缩短了,更关键的是能督促村干部依规依纪依法履职……”作为山东省龙口市东江街道“镇村网”三级廉情监督网络中的一员,董家洼村网格廉情监督员齐良忠感触颇深。
“镇村网”三级廉情监督网络由镇、村、网格三级廉情监督员构成,是龙口市纪委监委打通基层监督“最后一公里”的实践探索。据了解,廉情监督员的任务是及时发现村级小微权力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却长时间得不到解决的问题,推动问题解决并答惑释疑。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必须延伸监督触角、激活“末梢神经”。纪检监察机关统筹用好县乡监督力量,促进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和村务监督委员会有效衔接,推动监督在“最后一公里”走深走实。
在齐良忠看来,他们的工作能够为村民反映诉求提供便利,责任重大。“我们和村民接触交流的机会多,不时到各家走走,拉拉家常,有时就能发现问题。”
11月中旬,齐良忠听到不少村民在议论村里刚完工的污水管网改造工程,“是不是这工程有问题,才导致上月的村级财务情况一直没有公开?”村民的议论引起了他的警觉,他随即便将有关情况报给了街道廉情监督员。后经调查,原来是由于国庆假期,村会计、出纳报账不及时导致村级财务公开不及时。
“街道及时反馈了调查结果,我也及时告知了村民。”齐良忠发现,现在村干部作风变得更加务实,干群关系也更为融洽。
如今,龙口共有1800多位像齐良忠这样的廉情监督员,为打通基层监督“最后一公里”发挥了重要作用。该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张华介绍,这一年,“镇村网”三级廉情监督网络推动督在日常、严在日常,发现村级小微权力不规范问题310多件,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290多件,村干部主动接受监督意识不断提高。
在湖北省秭归县,畅通监督渠道意味着要突破山区地广人稀、居住分散的“梗阻”。为破解这一难题,该县纪委监委探索以“清廉夜话”的形式,搭建沟通平台。
12月15日,又逢“清廉夜话”,归州镇彭家坡村村民彭洪淼倒起了苦水。“柑橘旺季,果子却被拦在了家门口,出不去。”
彭洪淼提出的问题引起了在座村民的共鸣。原来,由于资金申请周期长,加之村集体资金有限,村里的田间道路的修缮进度停滞不前,影响了柑橘的运输。大伙儿急在心里,却因为村集体资金有限而力不从心。
这些烦心事被全程参与的村纪检委员吴军记在了日常履职纪实手册上。“夜话”结束后,村“两委”随即召开村务会议,联系相关部门,统筹相关资金修缮该村田间道路。目前,修缮工程已全面启动,预计明年开春就能完工。
“村民坐在院坝里就能表达诉求,反映的问题也能得到高效解决,这种模式让干部群众都安心。”彭洪淼说。
“清廉夜话”推动破解了部分地区基层监督力量分散、村(社区)级监督能力不强的难题,让民意廉情反映渠道接了“地气”,暖了“民心”。秭归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监委主任刘云介绍,村纪检委员等收集形成的群众需求清单,会在下一次“清廉夜话”上及时回应反馈,并根据具体任务同步生成监督清单,分项目明确监督标准,明确监督主体、细化监督内容,让“监督什么”“怎么监督”由“群众说了算”“群众督促干”。
今年以来,“清廉夜话”已推广覆盖到秭归全县各个村民小组,通过105场次“夜聊”,收集并推动解决问题747个,为激活乡村治理活力、推动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廉”动力。
村级监督是基层监督的“神经末梢”。谈及这一年基层监督的变化,让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金清镇第三片区第八网格长梁永兵印象深刻的是监督难题的化解。
今年年初,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纪委监委提出,在原有村(社区)监察工作联络站的基础上,按照“地域相近”的原则,将村(社区)划分为不同的网格,由各镇(街道)纪(工)委牵头开展村社交叉检查。每个“小网格”由3-4个村(社区)组成,任命其中一名监督经验丰富、威望较高的监察工作联络站站长为网格长。从那时起,作为腰塘村党总支副书记兼监察联络站站长的梁永兵便多了一个身份——金清镇第三片区第八网格长。
按照统一部署,每月底,梁永兵都要带着金丰村、勤劳村的监察联络站站长赴相邻网格的村(社区)开展交叉检查。“村级工程建设、农村‘三资’、干部履职等都是交叉检查的重点。”担任网格长后,梁永兵越发体会到交叉检查工作的意义,“之前在自己村开展监督,难免放不下情面。现在相互查漏补缺、改正进步,村里事务更加阳光透明,村民对我们工作也认可多了。”
路桥区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副主任应杨敏介绍,2023年全区共开展村级网格交叉检查931次,发现问题信息1100余条,其中转为问题线索223条,处理农村党员干部48人,挽回村集体经济损失217万元。“监督‘小网格’,释放‘大能量’。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完善基层监督网络,畅通群众监督渠道,擦亮乡村振兴清廉底色。”应杨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