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组织机构  工作动态  通知公告  理论园地  政策法规  警钟常鸣  廉政文化  学习专区  学院网站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廉政文化 > 正文

文明祭扫 慎终追远

2022年04月04日 21:33  点击:[]

  又是一年清明时。每到这个传统节日,人们都会采用多种方式祭奠逝者、缅怀先人、寄托哀思。文明的祭扫方式既能体现对血脉亲情的认同,又能表达对先人的感恩之情。

  《增广贤文》有云,“祭而丰不如养之厚;悔之晚何若谨于前。”意思是用丰厚的祭品祭祀先人,不如在他们生前多尽孝道;与其等到事后后悔,不如事先考虑周全。“祭而丰不如养之厚”源于这样一个典故:欧阳修四岁时,父亲亡故,葬于吉州沙溪凤凰山泷冈。60年以后,在祭奠父亲为其修建墓表时,欧阳修写下了《泷冈阡表》一文,文中引用了母亲给他讲述的,父亲在祭祀祖母时边哭边说的一句话:“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是说死后祭祀再丰盛,也不如他们在世时作微薄的奉养。《增广贤文》中把“薄”字改成了“厚”字,强调生前厚养,多尽孝道。

  清明祭祖是慎终追远、敦亲睦族的具体表现,但“祭”不能偏离实质。春秋时期有个鲁国人叫林放,向孔子请教礼仪的根本是什么。孔子答:“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意思即,祭祀与其奢侈烦冗,不如纯朴而行;丧礼与其仪式完备,不如情感真挚。

  在典故“皋鱼三失”中,孔子见皋鱼身披粗布抱着镰刀,在道旁哭泣,忙问原因。皋鱼说他有三失,其中第一失就是“少而学,游诸侯,以后吾亲”,强调的是孝在生前、孝在平时。然后说,“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见者,亲也”,趁双亲健在及时行孝,才能不留“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

  在迷信盛行的封建社会,欧阳修、孔子、皋鱼等古人尚有这样的认知,在思想开明开放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准确理解“孝”之真谛。孝的形式有很多种 ,我们所提倡的“厚养薄葬”,就是对亲人多一些生前关爱、少一些事后攀比。最好的孝道,就在一个个真实而具体的细节。常回家看看,亲手为父母做一桌可口的饭菜;换季时,为父母添置几件称心的衣服;放下手机,静静地听一听老人关心的唠叨;带着父母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这种点点滴滴的“养之厚”,折射出最温暖的人性光辉。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让清明节“清洁而明净”,当革除沉疴陋习、树立文明新风。作为领导干部,当带头摒弃“祭而丰”、倡导“养之厚”,做文明祭祀的表率。在清明时节,用家庭追思、敬献花篮等方式缅怀故人,既顺应环保趋势,又符合节俭美德;用献一束花、敬一杯酒、植一棵树等方式寄托哀思,同样能表达对逝者的敬意;也可以用宣读祭文、向后人讲述先人生平事迹的方式传承家风,让清明节既不失庄重肃穆,又能体现时代文明。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清明节文明祭扫,了解先人事业功勋,学习继承其高风亮节、嘉言懿行,是对先人最好的缅怀,而对生者尽孝、及时厚养是对亲人最好的感恩。(周爱华)


上一条:从革命先烈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 薪火相传 执纪如铁 下一条:镜头 | 一线监督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关闭

  通知公告 更多>>
我省印发《关于全面建设清廉山...
关于加强迎新、中秋、国庆期间...
《习近平关于全面加强党的纪律...
关于组织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线上...
关于认真组织观看《铁纪护航—...
关于做好2024年春节期间正风肃...
关于认真组织收看《持续发力纵...
关于加强领导干部婚丧嫁娶事宜...
  政策法规 更多>>
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2024...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2023...
中共中央印发 《中央党内法规制...
中国共产党处分违纪党员批准权...
中国共产党章程
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官法
  相关链接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山东省纪委监察厅网站
聊城市纪委监察局网站
聊城大学纪委监察处网站
共产党员网
中国纪检监察报
中国纪检监察杂志

聊城大学东昌学院纪检监察审计办公室 © 版权所有

地址:山东省聊城市北外环路266号 电话:0635-85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