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组织机构  工作动态  通知公告  理论园地  政策法规  警钟常鸣  廉政文化  学习专区  学院网站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廉政文化 > 正文

评论员观察:让有为者有位,为担当者担当 陈 凌

2018年11月29日 10:03  点击:[]

把好用人导向“方向盘”,用好评价标准“指挥棒”,让有为者有位,为担当者担当,我们的干部队伍将焕发蓬勃朝气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选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样的干部,如何选人、怎样用人,历来是关乎干部队伍战斗力、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

“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安排中国历史上的吏治这个题目,目的是了解我国历史上吏治的得失,为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提供一些借鉴。”日前,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深刻把握治乱兴衰规律,从五个方面对严明吏治提出明确要求,为全党上下树立了鲜明的选人用人导向。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重视历史教训、善用历史经验,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早在1941年,毛泽东同志就在《改造我们的学习》里向全党发出号召,“不但要懂得中国的今天,还要懂得中国的昨天和前天”。邓小平同志强调,“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我们党之所以对历史如此重视,就在于历史既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营养剂。我国古代吏治思想和做法既积累了丰富的治吏经验,也带有明显的历史局限,其中有不少封建糟粕。如果能够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善于向历史学习,增强对“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的人才成长规律的认识,完善“做官先做人,从政先立德”的修养功夫,借鉴“惟才是与”选贤任能制度实践,对我们选对人、用好人,具有重要意义。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我们重视、研究、借鉴历史,从来都不是为了复古,也不是为了发思古之幽情,而是要从历史中汲取精神营养、从过往中借鉴用人之道,进而解决时代问题。既不胶柱鼓瑟,也不妄自菲薄,而是结合我们正在干的事业和正在做的事情,我们才能用“活的历史”指引前行之路。借鉴历史经验,严明吏治,更是如此。

比如,在“德才兼备”问题上,古代吏治历来强调“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严于律己是德,恪尽职守是德,两袖清风也是德,品行、作风、廉洁等都有德的要求。好干部的标准是具体的、历史的,哪些“德”是当下最需要强调的?“最重要的是政治品德要过得硬”,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判断,既是对古代吏治经验的继承,更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严治吏实践的深刻总结。回看那些“落马”的领导干部,不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两面派”“两面人”占据相当比例。而且,政治上有问题的人,能力越强、职位越高,危害就越大。所以说,政治标准是硬杠杠,我们今天讲的“德”,第一位的就是政治品德。

再比如,关于干部成长,古人讲“志不求易,事不避难”,但这多是从自我要求而言。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多选一些在重大斗争中经过磨砺的干部,同时要让没有实践经历的干部到重大斗争中去经受锻炼,在克难攻坚中增长胆识和才干。”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面对新形势,我们不仅要有担当的宽肩膀,更要有成事的真本领。但真本领从来都不会自动养成,既要靠自身努力,也要靠组织培养。习近平总书记从组织培养角度,既回答了“选什么样的人”,又回答了“怎样用人”的问题;既拓宽了我们选人用人的视野,也释放着讲实干、重担当的重要信号。而这也将激励更多领导干部勇于去接一接“烫手山芋”,当几回“热锅蚂蚁”,磨出真功夫、练出“大心脏”。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最好的纪念就是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尤其呼唤促进派、实干家。各级党组织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把好用人导向“方向盘”,用好评价标准“指挥棒”。让有为者有位,为担当者担当,我们的干部队伍将焕发蓬勃朝气,我们的事业将无往而不胜。

                       《 人民日报 》( 2018年11月29日 09 版)

                                    (责编:任一林、万鹏)

上一条:中共山东省纪委通报7起 澄清党员干部受到不实举报典型问题 下一条:思想纵横:提炼和展示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 路振召

关闭

  通知公告 更多>>
我省印发《关于全面建设清廉山...
关于加强迎新、中秋、国庆期间...
《习近平关于全面加强党的纪律...
关于组织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线上...
关于认真组织观看《铁纪护航—...
关于做好2024年春节期间正风肃...
关于认真组织收看《持续发力纵...
关于加强领导干部婚丧嫁娶事宜...
  政策法规 更多>>
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2024...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2023...
中共中央印发 《中央党内法规制...
中国共产党处分违纪党员批准权...
中国共产党章程
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官法
  相关链接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山东省纪委监察厅网站
聊城市纪委监察局网站
聊城大学纪委监察处网站
共产党员网
中国纪检监察报
中国纪检监察杂志

聊城大学东昌学院纪检监察审计办公室 © 版权所有

地址:山东省聊城市北外环路266号 电话:0635-85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