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组织机构  工作动态  通知公告  理论园地  政策法规  警钟常鸣  廉政文化  学习专区  学院网站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园地 > 正文

深刻把握“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 “第二个结合”的时代价值

2023年09月21日 18:44  点击:[]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释了“第二个结合”的时代价值。“第二个结合”这一重大理论命题的提出,深化了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规律的认识,增强了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展现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主体自觉,揭示了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实践路径。

  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第二个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命题,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深刻总结的成果,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规律的深刻认识。不仅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整个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体现了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内在要求的新认识,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仅要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用以解决中国问题、推动中国发展,而且要从历史和现代特定的时空条件出发,不断激发理论创新的新动力、形成理论创新的新形态、开辟理论发展的新境界。二是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传统文化观的新变化,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但在不同历史阶段都有不同认识。明确提出“第二个结合”这一重大命题,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的阶段性变化,体现了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结合、深度融合的理论自觉和文化主动。三是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新总结,这是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互动逻辑的诠释,这充分表明,一方面,在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改变了中国命运。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在改变中国的过程中,中国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话语、理念、智慧等融入其中,极大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这也对两者在新时代进行结合提出了要求,不仅要在中国实践中提炼理念理论、在中国经验中揭示发展规律,而且要造就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取得新成就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认识。”这充分表明,“两个结合”尤其是“第二个结合”的价值不仅体现在理论创新层面,而且体现在对中国道路的开拓发展层面,是关乎全局、关乎整体、关乎长远的重大命题。“第二个结合”的明确提出,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体现了我们党对于建立中国式现代化的高度自信。这是一种基于实力、基于成就、基于经验的自信,这种自信不仅体现在国家实力、人民精神状态方面,还体现在文明主体性和道路自主性方面。近代中国,中华民族遭受前所未有的劫难,面对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历史境遇,从接受“欧风美雨”到“以俄为师”“以苏为鉴”,再到突出“中国特色”,历史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表明,只有从中国的文化传统、历史遭遇、现实国情出发认识、理解、发展马克思主义,才能创造中国奇迹、开创中国之治,才能创造中国式现代化、人类文明新形态。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新时代新征程上,突出“第二个结合”,有助于始终坚定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政治定力和战略定力,有助于增强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

  推动创造中华文明发展新形态

  “第二个结合”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内在动力。“第二个结合”的提出,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从古今对比、中外对比、新旧对比的视角来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社会主义文明在中国蓬勃发展的现实形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当代形态,是人类社会优秀文明成果高度凝练升华的中国形态,体现了社会主义文明与中华文明的高度契合,展现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包容性等突出特性。提出“第二个结合”,对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开创中华文明发展的新形态具有重要意义,在这一命题指引下,不仅要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而且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重新激活中华文明的生命力,并且在与世界不同文明沟通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优秀成果,从而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中充分彰显中华文明的特质与优势,在建构人类文明新形态过程中,为解决世界难题、人类课题、全球议题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建构新时代中国自我阐释新体系

  提出和推进“第二个结合”,不仅有助于巩固文化主体性,建立一种基于中国表达、中国理念的全新解释体系,用以解读中国的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成就与经验,而且有助于掌握自我阐释的自主性和主导权,建构起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不断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强调自我阐释的自主性和主导权,有助于破除各种错误思潮论调、消解恶意舆论影响,增强国际传播能力。从主体认知的可能性和多元性角度来讲,阐释的权利具有平等性和包容性,但阐释的主导权却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强调“第二个结合”,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建立新的具有深厚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的解释体系,有助于科学应对“历史虚无主义”“西方中心主义”。“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通过“第二个结合”形成对中国发展逻辑最具有解释力、吸引力和感召力的理论体系、话语体系,打破“现代化等于西方化”的迷思,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杨彬彬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上一条: 调研丨以专项治理为抓手营造风清气正发展环境 下一条:理论动态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的方法论意蕴

关闭

  通知公告 更多>>
我省印发《关于全面建设清廉山...
关于加强迎新、中秋、国庆期间...
《习近平关于全面加强党的纪律...
关于组织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线上...
关于认真组织观看《铁纪护航—...
关于做好2024年春节期间正风肃...
关于认真组织收看《持续发力纵...
关于加强领导干部婚丧嫁娶事宜...
  政策法规 更多>>
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2024...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2023...
中共中央印发 《中央党内法规制...
中国共产党处分违纪党员批准权...
中国共产党章程
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官法
  相关链接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山东省纪委监察厅网站
聊城市纪委监察局网站
聊城大学纪委监察处网站
共产党员网
中国纪检监察报
中国纪检监察杂志

聊城大学东昌学院纪检监察审计办公室 © 版权所有

地址:山东省聊城市北外环路266号 电话:0635-8520062